宋禾元

106年度,宋禾元獲表揚感謝狀(卡),298張。

105年度,宋禾元獲表揚感謝狀(卡)225張。

偕同桃園市瑞發里安里長慰問

捐贈慈善會李姿瑩小姐偕同桃園市瑞發里安里長頒發慰問金
家長長年來洗腎帶有憂鬱症,每個月靠政府與民間單位補助,小朋友健康長大
(文字服務組/指導員)

親愛的朋友您好!

親愛的朋友您好!
在這兒很高興的向您報告,慈善會相關會務推展已正式展開,今年將以遺產暨保險金推廣及扶助弱勢兒童兩項為重點工作項目。
慈善會成員來自台灣各地,對這片土地有著相同的負擔與熱愛,期望能為台灣社會盡一份心力,因此對於 貴單位長期投入在地公益服務、弱勢關懷深感敬意。為使 貴單位美好的志業能夠永續,並運用更多能量投入服務項目,慈善會擬推展『珍愛生命傳愛人間』計畫,透過倡導於國外行之有年的遺產暨保險金捐贈,為公益團體另闢一個長遠而穩定的資源管道。同時,慈善會也將觸角延伸至下一代培育扶助,『幸福成長夢想希望』計畫,目前於各校偏鄉小學進行課輔、英語教學及獎學金扶助等等工作項目, 期望透過撒下希望的種子,讓資源缺乏的孩子,也能擁有幸福的未來。
珍愛生命延續希望,將深入社會大眾、凝聚共識並帶來改變,我們相信這將為台灣社會帶來極具意義的深遠影響。而計畫的推動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從點到面發生改變的力量,誠心的邀請 貴單位,和我們一起為建立永續的公益生態,及下一代的長遠幸福而努力,現在就請加入我們!
若您有任何指示,歡迎與本會連絡、鼓勵。

(文字服務組/社工師)

公益「心」思維 — 遺產捐贈

隨著年初知名企業家的離世,不僅其龐大集團體系的接班及佈局掀起熱議,許多名人過去曾表示欲將身後遺產全數捐做公益之言論也成為關注焦點,「遺產捐贈」儼然成為一種新的公益思維。但事實上將公益單位納入遺產捐贈對象之做法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更是許多公益團體捐款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不論是企業執行CSR(企業社會責任)進行的捐款,或是個人平時的小額捐贈,在充滿人情味及善心的台灣社會已是非常普及的行為,但如何能延續對社會的關懷,讓愛心發揮更大效用、達成更多人受惠的理想?「遺產捐贈」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現行的「遺產捐贈」方式約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般(金錢)捐贈
即是在遺囑中註明將遺產之指定金額捐給特定之機關團體。

剩餘捐贈
是指依據遺囑內容,扣除其他饋贈、稅項、支出及債務後,將餘額捐給指定之機關團體。

特定捐贈
捐贈人將特定資產列明為支付遺贈之來源,如:股票、物業或其他財產捐給指定之機關團體。

條件捐贈
是指於特殊情況下無法執行原訂遺囑內容,如:配偶或其他特定繼承人較被繼承人先行離世,則將此遺產捐贈予指定之機關團體,而非其他受益人。

除了上述四種方法,也可透過將公益團體列為人壽保單受益人之一,作為一種同時保障家人又能惠及他人的公益捐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不論何種捐贈,受贈單位都需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如:「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始能將捐贈遺產排除於遺產總額避免多餘的稅賦。

隨著多元時代的來臨,遺產處理或許也能走出「心」思維,不再只僵化於傳統定義的繼承人,而是用更活化的方式,將愛心轉化成一份更長遠的禮物。惟目前在台灣「遺產捐贈」仍受限於法令規範,需完成繼承後並取得繼承人之同意始能進行捐贈,由此看來,被繼承人及繼承人間能於事前達成良好溝通和共識,將是遺愛人間的善心善行能否在身後源源持續的重要關鍵。
請遵守基本下列三點:
尊重個人的意願。
原有的部份規劃既可。
完成流程三步驟。
會務工作規範如下:
傳愛者沒有歧視性,不分宗教、黨派、種族,應秉持分工、公義、兩性平等、扶弱之精神。
勿有不良道德、妨礙會務與協調之行為舉止。
勿行違法犯紀之事。
勿假借名義私下舉辦活動、私下增員或銷售商品為取得個人利益。
遵行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
通知書作記錄用途,記錄傳愛者與捐贈者姓名、連繫方式、捐贈方式、捐贈金額、受贈
公益團體名稱、受贈公益團體立案字號、受贈公益團體統一編號、本會窗口。
遺產捐贈:
諮詢提供遺囑服務的單位
確認文件的效力
傳真/寄出捐贈通知書
保險金捐贈:
諮詢保單變更文件
確認保險公司核實
傳真/寄出捐贈通知書
歡迎加入傳愛者行列。

(文字服務組/社工師蘇佩萱)

千粽傳愛、難忘幸福

千粽傳愛、難忘幸福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遺產暨保險金捐贈慈善會」於2016年的端午佳節前夕,發起一場千粽傳愛的活動,各善心人士都熱烈響應共襄盛舉,期盼能幫助三餐無法溫飽的弱勢家庭與孩童。在短短5天內募集一千顆粽子,讓他們也能在端午佳節享用美味的愛心粽子,品嚐幸福的好滋味。
活動期間,捐贈慈善會獲得廣大企業及大眾的認同與支持,在募集近千顆的粽子後,分別贈送給台北市與新北市的上大、啟文、北湖、富安、修德、汐止、崇德、保長等國民小學,讓這些弱勢家庭的孩童在參與緬懷屈原、划龍舟、掛艾草的節慶活動之餘,同時也能闔家團圓、親子同樂享用香味四溢的粽子,而他們臉上露出滿足幸福的笑容,正是送給社會大眾的最大回饋,原來施與受之間零距離,共樂比獨享更幸福。
捐贈慈善會由衷感謝104戀愛銀行網頁協助以及安麗寰宇員林中心、遠雄人壽德威合署、義麵屋、陳宜清教授、陳露施、孫天龍、郭昶呈、林伯驎、蔡培文、蔡培明、楊正翠、劉家慶、黃彥樺、曹代花、洪淑姿、林三、林周秀榮、徐子媗、曾士哲、吳以晴、翁潔月等企業與大眾的愛心贊助。創辦人宋禾元期許藉此節慶饗宴讓我們把愛傳出去,未來持續舉辦此種深具意義的活動。

(文字服務組/社工師)

在下心願己了,最後以施比受更有福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共勉

您好:

在下心願己了,最後以施比受更有福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共勉。

1992年暑舉家移民來多倫多,不久就有加拿大肺癌慈善機構的義工上門樂捐,給在下的印象極佳,除小額現金外還答應去做義工。隨後接通知去聽講習,再就是隨資深義工去做第一次的服務ㄧ照顧安慰患者及其親人。第一天的強烈震撼改變了在下的吸煙積習,20餘年的老煙槍從那天起就戒了。至今的健康檢查,含心肺功能都正常。施比受更有福是在下的親身体會。衷心的祝願   貴機構的全體義工愛心施的更廣、溫暖送的更深、永恒永續!

敬祝安康                                                          捐贈者 敬上    2017年2月24日

雨後彩虹.綻放希望

雨後彩虹.綻放希望

對弱勢家庭而言,最大的幸福不過是三餐溫飽、平安、就學而已,而「補習」則是件奢侈的事,尤其是中高齡以上獨力負擔家計的中、低收入戶家庭,而不負責任的子女將年幼的孩子丟給年邁的父母照顧,這種隔代家庭亦比比皆是,有些弱勢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在放學回家以後還要幫忙做家務事,尚需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輩,年紀稍長的孩子,甚至課業之餘還打工貼補家用,於是造就他們自幼吃苦耐勞、堅苦卓絕的性格,困頓與逆境讓他們更能領悟生存的意義,體會家庭貧困的窘境及扶養照顧者的艱辛,診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建立正向的人生觀,願意努力奮鬥去追求夢想,「貧窮」反而造就了他們的未來。
反觀現今工商發達的文明社會,把父母親當提款機的「啃老族」卻與日俱增,這些啃老族中不乏吸毒、賭博、落入歧途的敗家子,也有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高學歷者,最後回家食衣住行都靠父母,睡飽喝足之餘鎮日就是上網聊天、滑手機、唱卡拉OK、喝下午茶、上夜店與poub等,這種「充實」的生活幾乎佔據他們生命的全部,探究其因,可能是這些出生在二次大戰嬰兒潮的三、四年級父母們,忙著為經濟打拼,生育四、五個子女是司空見慣的事,比較不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個子女身上,在經歷物質生活條件缺乏的年代,當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物質條件提昇、生活環境改善以後,加上少子化、獨生子女的效應,「補償心理」作祟,捨不得讓子女受苦,但是過於寵愛會導致子女不知感恩,認為所獲有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有道是不是自己賺的錢通常不會珍惜,當有一天父母拒絕提供財務支援時,最後即歸咎於是父母的錯,甚至有些演變成弒父弒母的殘劇,愛子之心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富裕」反而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弱勢家庭當然會帶來社會問題,造成弱勢家庭也非單一成因,政府投入再多龐大的補助,其實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但這些社會救濟卻也成為必要及無可避免的政策與方式。對弱勢家庭的父母而言,經濟是他們最大的重擔,逆向思考這種困境未嘗不是促進子女積極發展的動力,「塞翁失馬」雖然是非福,然而子女總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我們相信父母都是寧願子女是一株風雨中的大樹,而不是一枝溫室裡的花朵,或許我們要反思臺灣傳統的育兒觀念與教育體制,去蕪存菁,家庭絕對是造就子女人格的重要場域,父母要修正偏頗的觀念,同時必須實際執行正確的作為,當理論與實務合而為一時,相信弱勢家庭的比率會降低許多,相對的也解決臺灣許多的社會問題。

(文字服務組/葉眉)

2018繼續讓愛延續,讓他們能在愛的環境快樂長大

2018繼續讓愛延續,讓他們能在愛的環境快樂長大

新的一年剛到,想必大家都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例如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學校、更好的生活等,這都是我們新的一年所期待的事情,前幾天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小朋友像爸媽吵著要買最近滿夯的神奇寶貝布偶,看著父母挨不住孩子的懇求最後買給他,看孩子拿到神奇寶貝快樂的心情,這可能會成為他2018年最開心的事情,但想想這樣孩子滿足的表情在現今的社會下越來越看不見了,前陣子內政部才公布我國的生育率已經呈現的負成長,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不到幸福的未來在哪? 家扶基金會研究調查累計目前為止,全台所受扶助的弱勢家庭共有27,506戶約58,817為兒童,社會變遷、科技進步讓我們社會比起過去更加便利與不錯,反而因為這樣的關係這些家庭比起過去更陷入不安的漩渦。

這些弱勢的家庭可能不會像那位拿到期待的禮物孩子一樣可以獲得滿足的表情,說不定他們連就學、就業都會出問題。在相關教育研究指出,針對163所大專院校進行「弱勢族群比例」統計調查,其中弱勢學生比例「最低」的國立陽明大學與「最高」的和春技術學院,兩者竟相差逾24倍。國立陽明大學全校4579名學生當中,僅有38名是中低收入戶的弱勢學生,平均每學期比例僅0.41%,每千名學生只佔4人;而畢業後就也更是另一個困難,清寒基金會表示目前協助清寒學生翻轉人生就業累積至13萬人,因此大約每年近萬人貧寒學生就業困難。

為了幫助這些弱勢家庭,縣市政府推動國中小學童免費營養午餐,為全方位照顧下一代,或是提供年輕父母正值創業階段補助,幫助經濟負擔減少。再者,甚至對各縣市中低收入戶提供一定比例的補助學費補助等相關補助措施,讓學齡兒童快樂學習、讓家長安心就業。也協助這些弱勢家庭青少年協助日後就業與考照技能培養,增加日後進入職場的能力。最後,除經費補助外,學校和政府也不斷增加所謂多專業輔導人力,主要是協助學童與孩子們內在心理的困惱,這些專業人員則是幫助學校連結社區與社會福利體系,目的也是幫助孩子們在生理獲得照顧外,也能滿足心理上的需求。

雖然政府、學校、社區為了弱勢家庭未來創造很多機會,但很多時候也未能幫助每個家庭都能獲得好的服務,最主要很多經費的服務、人力配置、資源整合都與經費支出有關,因此只靠政府規劃是不夠的,反倒社會企業、營利與非營利團體、甚至是每個家庭都需投注的部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遺產暨保險金捐贈慈善會創會青年人宋禾元提到弱勢家庭將造成下一代機會不平等,光靠政府來彌補社會福利網是不夠的,而是需要社會大家共同關注,也就是說光靠政府的社會福利網是不夠的,而是需要社會大家共同關注,如能結合政府、企業、公益團體、社會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建構完善的福利網。唯有「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才能讓我們社會更有足夠的力量讓他們都能快快樂樂長大。

(文字服務組/社工師林育陞/台北市立大學 教育所 教育心理與輔導諮商組博士生)